研究計畫
-
河川匯流口物理棲地復育之水理與形貌動力研究:實驗與數值模式(科技部,執行中)
-
人造淺瀨棲地之實驗與數值模式研究(科技部,執行中)
-
多功能河川生態環境流量之區域性標準建立-子計畫二:區域性河川網絡之生態地貌動力模式研發(科技部,2013)
-
多功能河川生態環境流量之區域性標準建立-總計畫(科技部,2013)
-
湧泉坑之地貌水理特性與河川環境關聯性探討(三)(國科會,2011)
-
湧泉坑對於都市型河川生態復育成效評估:拆除河床封底之生態效益先期研究
(三)(國科會,2011)
-
區域性河川網絡之生態地貌動力模式研發(二)(國科會,2011)
-
多功能河川生態環境流量之區域性標準建立(二)(國科會,2011)
-
湧泉坑之地貌水理特性與河川環境關聯性探討(二)(國科會,2010)
-
湧泉坑對於都市型河川生態復育成效評估:拆除河床封底之生態效益先期研究
(二)(國科會,2010)
-
區域性河川網絡之生態地貌動力模式研發(一)(國科會,2010)
-
多功能河川生態環境流量之區域性標準建立(一)(國科會,2010)
-
湧泉坑之地貌水理特性與河川環境關聯性探討(一)(國科會,2009)
-
湧泉坑對於都市型河川生態復育成效評估:拆除河床封底之生態效益先期研究
(一)(國科會,2009)
-
地形貌為基準之河川環境流量(三)
(國科會,
2009)
-
多功能河川環境流量設計:水文、地貌、生態健康與監測技術研究(三)
(國科會,
2009)
-
地形貌為基準之河川環境流量(二)
(國科會,
2008)
-
多功能河川環境流量設計:水文、地貌、生態健康與監測技術研究(二)
(國科會,
2008)
-
地形貌為基準之河川環境流量(一) (國科會, 2007) -
多功能河川環境流量設計:水文、地貌、生態健康與監測技術研究(一) (國科會, 2007) -
變寬渠中強制砂洲與自由砂洲之解析與實驗研究(三) (國科會, 2007) -
河川形貌動力之實驗與模式研究 (國科會, 2006) -
變寬渠中強制砂洲與自由砂洲之解析與實驗研究(二) (國科會, 2006) -
亂流突報現象對非均勻砂礫啟動機率之影響(二) (國科會, 2005)
-
變寬渠中強制砂洲與自由砂洲之解析與實驗研究(一) (國科會, 2005)
-
亂流突報現象對非均勻砂礫啟動機率之影響 (國科會, 2004)
-
非均勻砂礫之分區可動性與啟動機率試驗研究
(國科會, 2003)
-
泥砂顆粒啟動之滾動與抬起機率研究 (國科會, 2002)
-
鮭魚產卵礫石河床最佳沖淤水流之研究 (國科會, 2002)
-
非均勻砂礫之選擇性部分運移試驗研究與模式建立 (國科會,
2001)
-
礫石河床鮭魚卵存活率之風險評估(一)(二) (國科會, 2000)
-
鮭魚產卵礫石河床形貌引發之壓力差試驗探討 (國科會, 2000)
-
魚道水理特性對魚類溯游行為影響之研究I, II (國科會,
1998, 1999)
|